茶的世界,人来人往
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
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
茶如人生
苦尽,甘来
茶的馨香
让我们停留下来
或者,奔向远方
沏一壶茶,细品
让往日的苦涩变成舌尖的回甘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奉上非遗中
那些令人流连忘返的香气茗茶
体味怡人茶韵
1.>>>传统干烘茶制作技艺<<<
齐鲁传统干烘(又名莱芜老干烘或黄大茶)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金寨县一带,自明代初期随关中移民向山东迁徙而传入山东,盛行于莱芜。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朝中期由莱芜辛庄人吕清梅(字春成,号静安)潜心研究,发展为“莱芜老干烘”品牌,通过堆积、闷黄、木炭烘焙等工序加工而成。
“齐鲁干烘”茶属于发酵茶,其发酵有酶性氧化发酵和微生物的后发酵,所以它具有红茶与黄茶的品质特点。叶大,梗长,汤浓色重,具有浓烈的老火香,使齐鲁干烘茶呈现出的


2016年传统干烘茶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老鹊窝国槐茶制作技艺<<<
一期一会,皆是人生;一叶一花,皆可入茶。槐花、槐米与槐角,经历一九到九九的炒制淬炼,将诱人的槐香封存在槐茶里。
国槐,耐寒,喜阳。槐可入茶,自古以来就有其食用兼饮用的记载。公元1307年,元代邹铉增编的《寿老养亲新书》中载有防治老年病的药茶方2首,一是苍耳方,二便是槐茶方。在唐代佛教石碑上亦刻有:槐角(槐果)防病健身,槐树十年开花结果,槐果在树上二年不掉不坏(能防细菌的侵蚀)实乃国宝也。精心炒制的槐角、槐花、槐米,再搭配上大枣、山楂、枸杞等九味中药材,这样用祖传秘方配制而成的国槐茶,已经除掉了大量的寒性,

2016年老鹊窝国槐茶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
禅修茶道是集禅修、茶道、禅诗、禅乐、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表现形式。它借助茶具、茶叶、香、灯、水等主要工具和材料,在完成茶道仪轨的同时,将禅修的理念融入十二道工序的每一个动作之中,从而达到宁静身心、颐养性情、领悟禅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生境界之目的。
“禅修茶道”伴随禅文化和茶文化的演变而发展。茶文化在中国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把禅文化带入中国亦近两千年。禅文化与茶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品茶参禅、禅修茶道、禅茶一味的独特禅茶文化。
2016年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注:图文整理自网络